用生命詮釋信念 ——追記人民的好縣長柴生芳
用生命詮釋信念 | ||||||||||||
——追記人民的好縣長柴生芳
8月14日,臨洮縣委副書記、縣長柴生芳和平時一樣,像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—— 8時05分,到辦公室上班;8時10分,聽取有關部門工作匯報;8時50分,調研引洮工程有關情況;14時30分,參加引洮工程座談會;16時30分,到縣文化中心,主持全縣捐資助學表彰暨資助優秀貧困學生大會;17時30分,檢查縣城北大街改造工程進展情況;18時,實地查看城區東大街、南大街、公園路、新街等明年待建道路情況;18時30分,參加公務接待;19時30分,主持召開縣政府常務會議,研究了22大項53小項工作,會議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1時30分。 忙碌了17個多小時后,疲憊的他在辦公室和衣而睡。 這一睡,他再也沒醒來。因長期超負荷工作,勞累過度,誘發心源性猝死,剛剛45歲的柴生芳,永遠離開了我們。 消息不脛而走。8月18日,他的遺體送到定西市火化。臨洮縣城,萬人空巷。十里長街,站滿了送行的人們。數萬名干部、工人、農民、學生……從四面八方趕來,從千家萬戶趕來,與他作最后的告別。 8月29日,中共甘肅省委決定,追授柴生芳為“全省優秀共產黨員”稱號,號召全省廣大黨員干部,學習他恪守信念堅定、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,強化心系群眾、一心為民的宗旨意識,堅持勤奮敬業、無私奉獻的職業操守,弘揚求真務實、敢于擔當的實干精神,秉承嚴于律己、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…… 也許,時間會沖淡記憶,但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,人們將永遠銘記在心里。 也許,歲月會模糊影像,但有這樣一種精神,人們將永遠珍藏在心中。 信 念 ——“我要回到甘肅,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” “甘肅的資源比日本都豐富??晌覐男W念到博士,從中國讀到外國,就數甘肅最窮。畢業后,我要回到那里,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。”2001年,在日本留學的柴生芳,不止一次這樣動情地對友人說過。 家鄉,祖國,在柴生芳心中,還有什么比這些更重! 1969年7月,柴生芳出生于慶陽市寧縣南義鄉北莊村一個貧寒農家。 家中十來口人,全靠20多畝旱地度日。讀書,是出路和希望。父母省吃儉用,供他們兄弟六人上學。 排行老五的柴生芳讀書很爭氣。上小學時,照明的煤油每月供應少得可憐,他總會趁父母睡著時,偷偷地將煤油燈點著看書。 在寧縣二中讀高中時,他每周要回家一趟,往返20公里,帶上6個大鍋盔和一點咸菜,當作6天的伙食。每頓飯,就是將饃饃用開水一泡。夏天,有點餿了,亦是如此。 1986年,考上大學那年的暑假,為湊學費,他還拉著架子車在縣城賣過西瓜。 但他心里美滋滋的。天資聰穎,又刻苦好學,他以慶陽地區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,考入了北京大學考古系。 “愛國、進步、民主、科學”,北大的光榮傳統激勵著他;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、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,北大人濃郁的家國情懷感染著他。 未名湖畔,博雅塔下,柴生芳在孜孜求學的同時,也關心著國家、關心著世界。他積極參加各類學生社團,從事多種志愿服務,自覺將風華人生匯入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。 青年時代的教育與自我塑造,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和個性培養至關重要。北大的經歷,給柴生芳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人生烙印。他系好了人生的第一??圩?,將“以天下為己任”的理想種子深深地種在了心里。 “勤奮、嚴謹、求實、創新”,北大的優良學風也植入了柴生芳的腦中。畢業后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6年時間里,他迅速成為業務骨干,參與了不少重要的考古發掘和研究。 敦煌懸泉置遺址搶救發掘期間,柴生芳在戈壁灘一干就是兩年。住的是沒門沒窗的簡易房,吃的是洋芋白菜,喝的是當地人都不喝的咸水。就是這一次發掘中,他們發現了第一張西晉紙質文書。 上一篇:設備檢修尖兵——記天水公司維修部機械協理工程師李彩林 下一篇:用執著描繪青春藍圖——記甘谷公司熟料部部長鄭虎
|